关于王者——偶然的机会,必然的选择
埃安君

3904

2022-1-27 09:37

内容来源:新锐汽车观察  作者:李应

 

历史和社会不会爬行,它们会跳跃。在关键的年份和节点,遇到某个触发点,就会从一个断层跃上另一个断层。

 

2003年春天,中国爆发了“非典”,商业悲观论蔓延。当时有家公司尚在初级阶段,差点因此“夭折”:

 

这家公司因一位员工感染“非典”,多人被隔离,全部400多员工也一天之内居家办公,公司看似风雨飘摇。它就是几年后的电商王者——阿里巴巴。

 

但也正是在“非典”这一特殊时期,中国电商开始迅速崛起:每日新增供求信息量比上一年同期迅猛增长3-5 倍。C2C电商项目——淘宝,也应运而生。

 

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。那一次跳跃,创造了一个商业帝国。

 

十七年后,断层式跳跃发生在新能源汽车行业。2020年“新冠”疫情爆发的最初半年,汽车行业发现,过去的认知和经验失灵了,汽车销售甚至出现负增长的迹象。一年后,新能源汽车以惊人的速度在车市脱颖而出,正式揭开中国汽车市场时代变迁的序幕。

 

 

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12月10日公布的数据,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45.0万辆,同比增长121.1%,单月产销首次突破40万辆;1月至11月累计销量299.0万辆。中汽协预测,新能源汽车2021年全年产销有望双双超过340万辆。

 

 

2021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和2003年中国汽车整体市场439.08万辆的规模,已经相差无几。这意味着,如果说中国汽车市场的黄金时代从2003年起步,那么,新能源汽车的黄金时代将会从2021年起步。

 

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。那些历史的跳跃时刻,通常都需要较长时间的酝酿,但最终会压缩在一个短暂的时刻迸发。它是历史的必然,却由偶然点亮。

 

01. 

淘宝——被时代选中的“幸运儿”

 

并不是所有看准机会的人,都能站上时代的潮头。易趣没有走到最后,五年内就被淘宝横扫了。2004年收购卓越网进入中国的亚马逊,甚至从没有站稳过。即便在中国本土,也有很多和淘宝差不多同时起步的竞争者,最后消失在浪潮中。

 

成败背后的共性出奇的一致。在各行各业,淘宝式案例比比皆是,空调行业的格力、科技领域的华为、互联网行业的腾讯、手机行业的小米等,领军者的特质基本类似。

 

 

换句话说,他们是幸运的,但又是特别的。

 

混沌状态下,竞争局势往往错综复杂,难以看透,因此共性值得我们研究,以对趋势进行认知和预判。淘宝和易趣的C2C电商之战最为经典,分析后发现,淘宝形成对易趣的碾压,无外乎四个方面:先进的战术、超群的卖点、高涨的氛围、扎实的经验。

 

战术层面,淘宝一开始就打了易趣一个措手不及,等易趣发现形势不妙时,淘宝已经构建了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体系,进行加速抢跑。淘宝成立前,易趣已经在中国建立了存量市场。为了迷惑对手,筹备和上线后的半年内,淘宝项目在阿里内部都是高度机密,知晓内情的只有马云和淘宝项目组成员,连他们的家人都不知道。

 

 

上线后,淘宝进行大手笔的市场推广投入,培育市场,而易趣误判市场,过于强调利润,而压缩投入。这等于易趣给了淘宝抢夺用户的机会,等它醒悟过来时,大势已去。

 

更重要的是,淘宝构建的产品卖点,恰是易趣和其他电商的短板。易趣竭力阻止卖家与买家私下沟通、私下交易,以确保交易佣金不会流失,而淘宝则鼓励卖家和买家之间讨价还价,让淘宝彻底集贸市场化。同时,淘宝上线不久,就推出了支付宝,创立担保交易模式打消中国用户对在线购物的怀疑和不信任。

 

从这些点都可以看出,淘宝在产品设计层面就更关注用户。后来推出的“淘宝店小二”则完成了平台和卖家、买家之间的无缝对接,令用户更深地体会到了关怀感。这种价值观,可以说是电商和互联网的灵魂。

 

 

因此,淘宝迅速构建了用户口碑,形成了强大的市场氛围。2005 年初,做了不到两年的淘宝的会员数突破600 万,此时做了五年的易趣,会员数是1000万。但除了这一指标,其他三项指标:商品量、浏览量、成交额,淘宝全部超过易趣。

 

淘宝击败易趣还有一个核心要素是经验。因为阿里巴巴已经形成了成熟团队和打法,因此最初开发淘宝的6、7人,都是从内部挑选的精兵强将,让淘宝得以在三个月内上线。

 

最后在经验层面,对于中国本土消费市场的理解,淘宝远高于美国基因的易趣。易趣与eBay全球平台对接以及全球帐户系统的统一,遭到所有易趣卖家的吐槽,而淘宝则进行了本土化开发。

 

这些要素,让淘宝只用了6个月就进入了全球排名前100 ,9个月排名进入前50,12个月排名前20,直至在中国市场横扫易趣。电商时代就此诞生,大部分中国人从此进入线上购物时代。过去二十年,伴随着中国经济快速腾飞,诞生了无数改变格局的商业王者,尽管行业不一样,但本质上都遵循了上述四条规律。

 

 

02.

偶然中必然的王者——初现新能源市场

 

我们再来看看当下的新能源市场。

 

目前,新能源汽车市场所处的阶段和电商最初的几年类似,竞争的激烈程度丝毫不差。新能源头部车企群雄并进,第二三梯队步步紧逼;传统势力巨头虎视眈眈,正在加速转型入场。

 

如果要突围,从投资、造车理念、企业价值观、市场敏锐度、反应速度,到技术研发、制造、模式等超长的链条,每一环都不能有明显的短板。

 

在这种讲究体系能力进行全面竞争的环境中,最终脱颖而出的车企和产品,也必须拥有四要素:领先的战术、超群的卖点、高涨的氛围、扎实的经验。

 

我们纵观市场,选取了极具代表性的头部新能源车企广汽埃安及其旗下的产品AION S Plus进行类比。

 

在战术层面,广汽埃安的AION S Plus扮演了“尖刀连”的角色,找准15万级别的新能源蓝海市场,通过武装到牙齿的产品力,形成对竞品的降维打击。瞄准这个市场,并不是一件轻易的事情。要知道,15万级市场是燃油车阵营最强大的市场腹地,在销量中占据着绝对重要的比重;而新能源势力尽管多点开花,在AION S Plus出现之前,始终无法在这个市场中拿出哪怕一款能抗衡燃油的产品。

 

然而,在这个细分市场里,AION S Plus构建了产品力远高于竞品、价格又适中亲民的姿态,成功完成了碾压。竞争对手发现,面对AION S Plus,已陷入两端都够不着的尴尬——比配置的高端化、颜值的高级感以及科技的丰富程度,差距非常明显;比价格,又远不如它亲民。同级别的比亚迪秦Plus,甚至定价高半个级别的小鹏P5,都只能在市场表现上望尘莫及。

 

 

在核心竞争要素产品卖点层面,颜值、续航、智能、安全四个点,也能非常精准地击中市场痛点。

 

颜值是AION S Plus的圈粉利器,其沿袭ENO.146全球最低风阻概念的设计理念,带来的独具个性的星空战舰造型,极大满足了年轻消费者在车型外观上追求的优越感。而“全息银”和“冰玫粉”的车身色,作为国内首款珠光变色车身,更创造了变色幅度最大量产车的奇迹。一经推出,仅是外观便吸引了大批时尚青年下订,堪称惊艳。

 

 

续航表现上,AION S Plus在15万级细分市场,续航里程同级最长的602km。这不仅能毫无压力地满足消费者城市通勤需求,更是让当下追求自由生活、勇于探索的有志青年,能够更加从容地追寻心中的远方。

 

智能方面,AION S Plus装配了行业最全面的全感知交互系统(IBCM),可谓直接改变了“驾驶”的全流程体验。手机解锁、坐下就自动启动、开车的路上有L2级自动驾驶守护、泊车的时候能用手机一键遥控进入车位、离车还能实时监控车附近的状况、在户外的车位遇到了下雨,还可以自动关窗,无时无刻不令人安心省心。AION S Plus不仅提供高标准的可靠性,更是对驾乘者的关怀做到了极致,纵观全行业,即便是如宾利一般的超豪华车型,能做到如此无微不至的也少之又少。

 

 

安全方面自不必说,弹匣电池的安全性,已是行业之内世人皆知。

 

于是乎,如同淘宝一般的,在强大的产品力与先进策略的双重助力下,AION S 系列完成了细分市场上毋庸置疑的连续卫冕,人气居高不下,销量层层上涨。

 

在氛围上,无论是曝光度还是车主口碑,AION S Plus都早早经过了市场验证。

 

而在经验上,这更是广汽埃安的拿手法宝——这家企业本身就拥有传统车企成熟的造车体系,造车底蕴令很多造车新势力羡慕不已,同时,AION S Plus基于广汽埃安GEP 2.0纯电专属平台打造,智驾互联生态系统更在数百次的论证与更新中,进化到了第四代。这些,都是造车经验最有利的证明。

 

领先的战术、超群的卖点、高涨的氛围、扎实的经验,毫不夸张地讲,这四个“王者标准”是阿里巴巴与淘宝的专属形容词,也是广汽埃安与AION S Plus的专属形容词。如此看来,在新能源企业迟迟未能打开的15万级轿车市场,AION S 系列能成为第一个月销破10000台的超级独角兽,一举能横扫同级零售市场,完成燃油与纯电的通杀,并在长达一年多的时间无法被撼动,确实不足为怪。

 

事物的跳跃性发展不可预知,但它一定会在某一个时间节点,必然发生在那个一直脚踏实地、充分准备的人身上。新能源汽车的跳跃已然发生,AION S Plus将带领新能源车继续对燃油车发起猛攻,也已经攻下了一片巨大的领土。而广汽埃安,明年的销量剑指30万辆,也功到必成。

 

至此,新能源汽车的王者旗帜猎风飘扬。